"往年这时候大堂挤满行李箱,今年连保洁阿姨都闲得刷抖音。"华中某高星酒店经理的吐槽,揭开了今年暑期酒店业的魔幻现实:敦煌骆驼累到罢工,莫高窟门票秒光,但200元就能住进挂牌价千元的豪华套房。当34.87万家酒店撞上33.1万家民宿,这场供给过剩引发的价格雪崩,正将行业拖入十年来最冷的"旺季"。
供给激增与价格战:酒店业的"内卷"困局
中国酒店数量在2024年突破34.87万家,较疫情前峰值还多出2.3万家。民宿更以33.1万家的规模野蛮生长,相当于每4个行政村就有一家民宿。浙江某连锁酒店业主发现,自家300米半径内今年新增7家竞品,导致暑期房价较去年直降40%。
价格战已从经济型酒店烧向高端市场。北京某五星级酒店推出"住套房送双人下午茶",折算后每晚不足800元;三亚亚特兰蒂斯同款房型价格仅为2019年的六折。华住集团数据显示,淄博等网红城市入住率仅60%-70%,远未达到去年供不应求的状态。
"暑期旺季从2个月缩水至1个半月。"从业二十年的酒店顾问李明指出,今年7月下旬多数城市仍未迎客潮,而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,暑期首周酒店RevPAR同比下降8%,入住率下滑成为主因。
需求萎缩的双重打击:储蓄偏好与商旅寒冬
央行二季度报告显示,住户存款增速连续9个月高于贷款增速。这种"防御性储蓄"心态直接冲击旅游消费,杭州某家庭旅馆老板观察到:"往年暑期家长带孩子一住就是三四天,现在八成客人只订一晚。"
商旅市场遭遇更严峻的收缩。蚂蚁集团"16级以下员工月出差不超5天"的禁令,让上海陆家嘴高星酒店会议预订量腰斩。某县城酒店宴会经理苦笑:"去年这时候政府会议排到9月,今年大厅音响都落灰了。"体制内消费收缩叠加企业差旅管控,使得高星酒店平均房价同比下降8%。
民航与酒店同步遇冷:旅游市场的畸形繁荣
民航暑运第二周经济舱票价同比降5.3%,与酒店业形成"跌价共振"。敦煌景区停车场夜间变身"房车营地",茶卡盐湖周边帐篷密度超过蒙古那达慕大会。自驾游群体用睡袋替代客房,让西北某旅行社导游感慨:"带10个团有8个自带帐篷,我们连酒店佣金都赚不到。"
这种"旺丁不旺财"现象暴露行业结构性矛盾。尽管全国铁路暑运客流增长5.4%,但去哪儿数据显示国际酒店均价暴跌24%,部分东南亚线路成本已低于国内游。当消费者用脚投票,价格战反而加速了市场恶性循环。
行业自救与未来出路:从价格战到价值重构
五星级酒店摆摊卖烧烤、民宿主兼职当导游等自救措施,难掩供给过剩的硬伤。华住集团坦言"未出现供不应求",暗示行业整合势在必行。但入境游订单增长1.5倍的亮色,为转型指明方向:洲际酒店与美团合作推出"住宿+非遗体验"套餐,让文化溢价取代价格血拼。
这场寒冬终将重塑行业格局。当消费者把帐篷支在星级酒店门口时,或许在提醒从业者:比空置率更可怕的,是继续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。
信钰证券-合法配资平台官网-合法配资平台排名-关于股票配资最新情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