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下面那张给林彪拍的照片,特别有名,照片名叫《勤奋好学》,展示了林彪在读《毛泽东选集》时的那份专心劲儿。
这张照片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呢?我来简单说说拍摄过程。
1971年6月8号那天,叶群去探望江青,一眼就瞧见了江青拍的那些照片,一个劲儿地夸了好一阵子。
江青心里头那个乐呵啊,就说想给林彪同志留个影儿,叶群一听,心里头别提多乐意了。
实际上,林彪对拍照这事挺抵触的,不过叶群老是劝他,最后他没办法,第二天就跟着叶群一块儿去了江青家。
但是,当江青碰到林彪时,她感到有点棘手,这是咋回事呢?
林彪这人吧,向来不爱出风头,平日里也不太讲究打扮,胡子长了也不急着刮。这次他到江青那儿去,还是老样子,一脸络腮胡。要是这样拍照片,那可就不太好看了。
江青就对林彪说,要不你还是先把胡子剃了吧。林彪一开始挺不乐意,但江青劝他,你是党的副主席,也是解放军的副统帅,拍照得有点领袖范儿,这样可不行!
叶群在一旁一个劲儿地劝说,最后林彪只好妥协,同意剃胡子了。
但是,林彪外出时从不带上剃须刀,而江青这边也没有备用的,这可咋办?江青随即吩咐秘书杨银禄,让他把自己的剃须刀贡献出来,给林彪应急使用。
杨银禄后来聊起过,那把刮胡刀他之后再也没碰过。一来是因为它已经被人用过了,他心里有点膈应;二来没过多久,林彪就倒台了,他更不会去用那把刮胡刀了。
林彪剃完胡须,就走进了照相馆,依照江青的指示,找了个恰当的地方坐下。
拍摄即将开始,江青突然又提了个新要求,她觉得林彪的帽子会遮光,得把帽子给摘了。
林彪新中国成立后常常都戴着帽子,一来是因为他怕冷,二来呢,他头发掉得厉害,不戴帽子显得形象不太好。所以,江青让他把帽子摘了的时候,他心里那是一百个不愿意。
然而,经过江青和叶群多次的劝说,林彪最终还是把头上的帽子给拿了下来。
杨银禄回想起来,林彪那时候头顶已经光秃秃的了,就两边还剩点头发,说实话,样子真不算好。要不是江青非要给他拍照,他肯定帽子不会离头。
这回该拍照了吧?可还没呢,江青又提了个新要求,她说这样拍不出林副主席的特色,最好是让他手里拿本《毛泽东选集》,照一张正在认真研读的照片,这样才能展现出林副主席勤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态度。
叶群一听这要求,立马就点头答应了,随即动手去找《毛泽东选集》。林彪心里头虽觉得有些折腾,但也没吭声,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坐着,浑身不自在。
叶群那会儿没找到《毛泽东选集》,江青就让秘书杨银禄,去把她自己的那本《毛泽东选集》给取过来。
杨银禄出的这套书,总共有四卷,合在一起,个头挺大,页数也挺多。它跟平时在书店里看到的《毛泽东选集》风格不太一样,不过这些差别我也就没太在意了。
就这样,林彪在江青的“操控”下,完成了这张照片的拍摄。
之后,现场的人都纷纷议论,说也就江青能做到,要是换成别人来导演这场戏,林彪绝对不可能那么听话。他连着三次违背了自己的本意,这在林彪这辈子,恐怕都是头一遭!
这张照片冲洗好以后,江青把叶群和姚文元叫到一起,讨论怎么发表。姚文元提议,不妨在《人民画报》和《解放军画报》上,跟毛主席的照片一块儿登出来,他还给这张照片想了个标题,叫做“勤奋不息”。
江青和叶群听完之后,都点头表示同意。
1971年8月1号,《人民画报》和《解放军画报》一起发了个照片,照片名字叫《勤奋不息》,作者是用“峻岭”这个笔名写的,其实就是江青。
这张照片一公开,立马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。叶群还专门打电话跟江青道谢,江青回应说,等林副主席有空了,不妨再拍几张照片。
但是,他们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了。一个多月之后,林彪和叶群坐飞机逃走,结果在国外丢了性命。这张相片,也就成了林彪最后的留影。
(参考素材:《庭院深处的钓鱼台岁月:我在江青身边工作》《春秋往事》)说起来,有本书挺有意思,讲的是在钓鱼台那段日子,一个秘书的回忆,书名大概叫《庭院深处的钓鱼台岁月:我在江青身边工作》。这书啊,是在《春秋往事》杂志里提到的。书里头详细讲了作者在江青身边工作的那些事儿。想象一下,在那深深庭院里的钓鱼台,每天的工作和生活,肯定有不少故事。作为秘书,他肯定是亲眼见证了不少历史瞬间,也感受到了不少人情冷暖。书里的内容,都是真实发生过的,读起来特别有感觉。你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,也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想法。这书啊,不仅记录了历史,更像是一面镜子,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岁月和人物。总的来说,这本书挺值得一读的。如果你想了解那段历史,或者对江青这个人感兴趣,那这本书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它用平实的语言,讲述了那段不平凡的日子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
信钰证券-合法配资平台官网-合法配资平台排名-关于股票配资最新情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